炒股配资资讯网
致敬医者仁心,感谢“医”路有您
一袭白衣,是您们的铠甲,
从门诊到病房,从黎明到深夜,
以专业为刃,与病魔交锋,
用温度共情,抚患者不安。
德馨于行,技精于勤,
镌刻着医者的初心与担当!
今天(8月19日)是中国医师节,
让我们一起,致敬所有医生!
感谢您们,护佑生命微光!
关于医者的坚守与使命,
全国名中医罗颂平教授这样说,
一起来听……
2025.08.19
今天是中国医师节,
我想对你说一声谢谢
国务院在2017年11月批复同意自2018年起,将每年8月19日设立为“中国医师节”,确定每年的8月19日为中国医师节。旨在激励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大力弘扬“敬佑生命、救死扶伤、甘于奉献、大爱无疆”的崇高精神,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,加快推进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。
2025年医师节主题为 “德馨于行,技精于勤” 。该主题旨在通过弘扬红医精神、伟大抗疫精神,提升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与专业能力,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力量。
作为一位从医从教近半个世纪的老医生,在第8个中国医师节来临时,我想对我的前辈、老师、同仁、学生和患者说一声:谢谢!
中国医学源远流长,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,从“神农尝百草”开始,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了医学活动。春秋战国时期就流传着扁鹊三兄弟治未病、治欲病和治已病的故事。汉代的张仲景被誉为“医圣”,《伤寒杂病论》亦成为中医经典之一。华佗开创的“麻沸散”和手术更是首开先河。中医作为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传统医学,为人类的健康和繁衍做出了很大的贡献!历代中医学家都是我们的前辈。
每一位医生的成长都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。我们从基础课、临床课的老师那里学习理论知识,又从见习、实习的带教老师那里学习诊疗的技能,研究生阶段,继续由导师指导进行研究与实践,一步一步地学会看病、学会做研究,成为一位合格的医生。我的父亲罗元恺是新中国第一位中医教授,也是我第一位导师,他引领我走上从医之路,我永远感谢父亲的养育与教诲。我的博士导师欧阳惠卿教授是首届全国名中医,她今年86岁了,仍坚持门诊,仍不断学习新知识,她永远是我学习的榜样。
在从医的过程中,我们不断积累经验,同事间的交流可让初出茅庐的医生掌握诊断与鉴别的技巧,避免犯错,也是重要的学习过程。作为一位资深的医生,国内外同行之间的学术交流更是必不可少的学习,从中吸取新知,开拓视野,获取攀登高峰的力量。
在从教的过程中,教师要认真备课,温故而知新,教学相长,与学生共同进步。对于教师而言,同样是难得的学习过程。
医生治疗的每一位患者,都是与众不同的病人,因为同一种病,在不同的病人身上,因体质、年龄、性格等差异,都可能会有不一样的表现,治疗也往往有个体化的考虑。因此,病人也是我们的老师。
回顾几十年的从医从教历程,心怀感恩!在我们的节日之际,向我的所有老师、同事、同道、学生和病人,由衷地道一声:谢谢您!
这份医者的初心与担当,
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
的每一个角落同样闪耀——
从诊室里的辨证施治,
到病房中的精心照护,
从传承中医精髓的坚守,
到创新诊疗技术的探索,
一代代广中医一院人
始终以仁心践使命、以仁术护安康
践行“大医精诚”使命。
值此中国医师节,
致敬所有医者,
也致敬每一位为生命护航的一院人,
愿这份守护与热爱,
继续照亮守护人民群众的健康之路!
罗颂平教授介绍
罗颂平
博士,教授,博士生导师
全国著名妇科学家罗元恺教授的学术继承人
岭南罗氏妇科流派代表性传承人
第二届全国名中医
国家中医药领军人才“岐黄学者”
国家级重点学科中医妇科学学术带头人
全国中医妇科联盟首席专家
全国首批中医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
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《中医妇科学》《中医看妇科—女性一生的康与寿》课程负责人
广东省、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“岭南罗氏妇科诊法”代表性传承人
【擅长】在中医药调经、助孕、安胎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。
【出诊安排】周一下午,周三上午;门诊南楼4楼名医诊室5号。
执行编辑 | 赖嘉勇、杨燕铭、张晓晓
责编 | 王爔晨、梁幸琳
审核 | 刘苡婷
审定 | 方熙茹 炒股配资资讯网
实盘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